星际拾荒出道十年:重回起点
随着《星际拾荒者》第十季大结局的落幕,这部创意独特的电影也正式宣告结束了它的10年拍摄历程。它并不是一部全新的科幻作品,而是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黑洞理论、爱荷华瓮等高阶学科深入到故事情节中,让许多观众感到不逊于好莱坞大制作。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兴起,又让这部“国货神作”重新焕发生机。
1. 创作初衷
从《星际拾荒者》的创作初期,导演王松谦对它的定位便是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的“硬科幻”。他并不是为了追求巨大票房,而是希望能够让大众更加了解各类高阶科学原理并产生共鸣,因为这种共鸣才能让科幻电影真正产生发声。
干净的电影画面与深入刻画的人性在《星际拾荒者》中得到了准确的呈现。他们对电影中丹宁人的对话、科学航天探索、废墟拆解等细节进行了极为严谨的探究。伍春阳扮演的主角祁十三所代表的人类思维模式,也为观众展现出大多数人可能从未体会过的思考方式。这种在电影中深度探究的人性,使得《星际拾荒者》不再仅仅是“硬科幻”电影,它塑造了拾荒者们的精神世界,并破除了观众们对科幻作品的刻板印象。
2. 创作困境
每一部作品都有创作困境,这不是一部号称“天价制作”的电影所能避免的。《星际拾荒者》的制作过程,堪称“奇诡鬼斧神工”。最初的剧本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电影发行公司却并没有给予其足够的资金支持,在筹拍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剧组的工作室大门关在电影发行公司的脸上,导致充满创意的部分剧情没有得到得到展现,最终使电影整体画面显得略为单调,毕竟资金是电影行业中重要的推荐良荐。以上是制作过程中的创作困境,而电影发行公司不作为的原因,则留给我们深思。
作为一部“单打独斗”的国产科幻电影,它并没有选择好莱坞大片那样要求卡司阵容高大上,主创阵容基数小但是出色的表现仍旧是使整部电影熠熠生辉的灵魂所在。以片中的世界观为基础,用最小的制作成本创作出观众感觉飞舞着云彩的漂浮场景;用性价比不高的地球废墟打造出末日气氛十足的视觉效果;利用小道具做出大转折剧情,全片贯穿着以小博大的思想。
3. 启示与未来
随着《星际拾荒者》的落幕,国产科幻电影也在国际上重新焕发生机,在“中国制造”成为全球引领产品标杆的时代背景下,科幻电影成了“中国制造”的新目标,“星际拾荒者”的成功,一方面为电影行业增加了新颜色,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国家影片产业核心竞争力,从制片到推广、投资策略以及视觉艺术水平等各个方面,随着国际化的呼声日渐高涨,也将成为中国电影工业链向高端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于《星际拾荒者》来说,影片制作虽然坎坷,但其成功的因素在于作品所引起的共鸣。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关于人类的文化、信仰等等方面的本质内涵。而且在电影行业中,它应该被归为具有复杂内涵与思想性的科幻电影,将具备更广泛的受众基础。
科幻电影是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未来,科幻电影将成为中国电影产业链的主流,并创造出更多广受欢迎的电影作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无疑也是对《星际拾荒者》最好的送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