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绿野仙踪——新绿野仙踪1978影评
历史与情感的碰撞
1978年,美国电影《新绿野仙踪》上映,这部改编自同名童话的影片,以其精美的画面与朴实的情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成长于新世纪的一代观众,看到这部影片时,我不禁感慨:那个时代的电影,虽未拥有如今的科技,但却能在感情和表达方面做到深刻与真挚,用朴素的方式打动人心。 回想童年时的阳光草地、花海和柠檬树,这些美好的记忆恰好与影片中道路的每一步、朋友们的每一个拥抱,以及再次与至爱团聚的片刻呼应。影片以一条现实中的黄砖路为引子,引领主人公多萝西和小狗陪伴给予风筝界大亨欧林对手的雪兔和小疑犬及第三次的铁皮人、稻草人、狮子找到了魔法师奥兹,并帮助他摆脱女巫的迫害,寻回他们心中的梦想和所爱的家园。道路的旅途中,他们与其他角色所共同表达的人性情感,颇有些《小王子》的韵味。身为观众,我被这些角色故事中所体现的思考与情感所感动,感受到共鸣与理解,同时也引发我对于童话的思考与想象。小成本的成就和影片艺术性的创新性不足
1978的电影时代,特效技术还未到达现在的程度,影片采用的模特与特殊服装、布景设计等仍禁锢于时代的现实,这给影片制作带来了不少挑战。毕竟,影片不是单凭特效完成,故事的表达与艺术性的创新也至关重要。《新绿野仙踪》导演丹尼尔·瓦特金斯以其小成本的制作效果,成功打造出了极具观赏性的童话世界。 然而,影片在艺术性的提升与创造方面,则加欠一些不足。影片中的场景虽美丽,但细节的表达还显得不够细致;角色表演与情感表达也存在一些局限,未能完全符合故事情感与人物转变的需要。在镜头运用与拍摄技法上,亦未能有太多的创新。作为一部有着强烈情感表达的童话电影,并未完全发挥出影片技术与人性的潜力。影片对现实的启示和思考
《新绿野仙踪》虽历经时光,故事中的情感体现与对于人性的思考,却始终流芳百世。影片尝试表达的情感体现在毋庸置疑,感动并耐人回味;影片所造就的童话世界与故事画面也无愧代表当时电影艺术取得的一定成就。但在影片的制作技术和艺术性的完美上还有不少的欠缺。 《新绿野仙踪》虽有不足,但是如《绿野仙踪》一样,引起了观众对于梦想与家园的向往,对于自我的反思,对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与关怀。正是这些思考,让人对于电影“下一站尤爱斯基摩”和其他作品产生期待面对电影中展现的,人性与现实所交融的童话世界。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