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问答 > 科举制度废除于哪个朝代(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开展文化新风尚)

科举制度废除于哪个朝代(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开展文化新风尚)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开展文化新风尚

“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这是以科举为主要选拔方式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员选拔方式。然而,这一制度的废除却在清朝政治体系中开展了文化新风尚。

科举制度的弊端

封建社会中,文化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科举制度的建立,就是在这种思想下形成的。这一制度虽然选拔了许多人才,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科举制度选拔的是文字人才,往往只注重考场上的应试能力,而不重视应用能力。这样,许多真正的人才并没有得到重用,反而提拔了一些应试能力强,但业务能力有限的官员。

其次,科举制度的选拔过程长达三年,一旦中途出现弊病或者其他问题,就很容易被淘汰,使得真正的人才无法得到发挥自己的机会。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的契机

清朝建国后,广泛采用科举制度,但始终没有摆脱人才瓶颈的问题。 1901年,兴中会成员邹容奉选举部主席康有为召开大会,提出了《大同书》,提出了三大改革思想,即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宣传维新思想。这几个思想成为启蒙维新的导火线。之后,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批驳了儒家经典,称其“伪经”,倡导“新学”,开始了“新学派”的发展。

1905年,《大公报》刊登了清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文章,宣称科举制度应当废除。在宣传的蒙蒙细雨中,民间高呼废除科举,算是初步形成了有人知多少、无人想这么广泛的呼声。此外,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成功,也催生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反思,在新学派的影响下,废除科举制度成为了一个广泛的呼声。

科举制度的废除及开展的文化新风尚

1905年,清政府发布了《恢复科举旧政》,拟定了考试内容、考试规则等,但是考试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展开。遭到清廷的压制,废除科举的呼声却在学界健康的发展起来。此时,康有为、梁启超等学者逐渐成功劝说大家,废除科举制度确实是一项必要措施。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废除科举制度之后,清朝推行了一项流变大政策,即实施新教育政策,积极推进新式学堂、职业学校和大专院校的发展,为新式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举措,同样赢得了文人学士、商业巨子和外交官员的一致欢迎。再结合当时甲午战争的惨败,清朝体制面临的重重危机,废除科举制度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与向钜变的关键一步。这是中国史上一个重要的划时代事件,成为开展文化新风尚的催化剂。

总之,清朝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展了文化新风尚,也为今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10:00-18:30,节假日休息